设计思维课程感想

本次课程时长并不算长,只有短短的32学时,共分了4个周六完成了课程。课程一开始,蔡老师就提醒我们,这门课并不是为了给我们讲述一个完整的设计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是架构,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因为同学们来自各个专业,并不完全是设计专业的,所以也没有这个必要。那这门课究竟要讲什么呢?自然是方法。思维的方法,转变既定思维模式的方法,将一个给定的问题短时间内做一个清晰的分析的方法。另外这门课也可以被看做一个入门,一个通往这个对我来说崭新而又有趣的领域的大门。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说正如蔡老师所言,这门课程很难说有什么系统性,基本都是以互动和师生聊天似的交流构成的,但是这些交流中透露出的逻辑性和对问题分析的连贯性无疑是相当大的收获。

一个问题给定了,要如何去思考它?在我看来,这便是这么课最为中心的问题。你站在谁的角度去看问题,决定了你思考的模式。首先是价值。你所要做的产品有着什么样的价值?拿老师第一节举过的例子雨伞来说,一把在平时看来普普通通的雨伞,其实竟然也有着这么多样的价值。最底层的是实用价值,即挡雨的功能,其次是作为一个装饰品的价值,因为雨伞也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重要的装饰品,尤其是在像英国这样经常下雨的国度,雨伞的装饰价值就更高了。那么由此又可以引申出什么价值呢?仔细想来,既然是一个装饰品,那么就可以体现出人的个性,那这又是个性化的价值,其次伞的装饰和价位又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经济水平和审美能力,故也有着身份象征这样的价值。像这样不断挖掘下去,我惊奇的发现,生活中的一个个在之前看来朴实无华甚至不值一提的小物件竟然也有着这么丰富的属性和价值,这无疑扩大了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思维方式。

又如蔡老师讲到的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虽然我每天都会和苹果公司的各种产品打交道,平时也是做互联网技术的,但是真当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无非也只是能想到乔帮主的种种大牛之处和诸如苹果的追求细节,精细的产品控制,流畅的系统和大量优质的应用云云,然而蔡老师则提出了在我看来一个相当新颖的说法: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规模,很大程度上是在依靠其固有的闭环生态圈。老师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就像自己修了一堵围墙,然后把里面搞得相当不错后进去自己当了国王。尽管圈内有着种种制约和限制,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交互、所有用户需要的数码电子设备在这里都有,而且简单好用,再加上数量庞大的优质App积累和自家的审核机制,苹果公司并不难坐稳这个金灿灿的王座。

说到苹果公司,蔡老师又提到了iPod的成功。iPod并不是唯一可以听歌的电子设备,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类似于Walkman的产品,依靠放入唱片来听音乐。而iPod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改变了一个产业。整个唱片业界在盗版的冲击下是一片低迷的景象,而iPod开启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向电子版音乐收取版权费。音乐变得不再是一个依附于某种实体的东西,而做到了彻底的数字化——卖音乐时唱片厂商出售的东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唱片或是磁带,而是单纯的数据!可以说苹果的iPod拯救了整个业界也不为过,这才是其畅销至今的本质原因。苹果公司把自己变成了大量唱片商 的合作方而非竞争方,这不但给自己带来了巨量的收益,也斩获了大量的重视用户,甚至有很多用户就是从iPod开始了解并爱上苹果的产品的。

空间的划分也是蔡老师的课程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的一部分。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定义一个空间?要用几个面才可以定义一个空间?当时我们纷纷拿现实中的各种具象事物来作类比,比如说根据足球场这个没有顶的空间定义说要至少有五个面;又有的同学说周边可以使一个曲面,所以只需要两个面就够了;更有同学说只需要一个面的。说只需要一个面的同学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像是一个球体就只需要一个面也可以定义一个其包围的空间,另一种则是从雨伞得到的灵感,认为只需要一个面来分割空间,下面和上面就有了两个空间。蔡老师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说法。“空间是由分割定义的”,他说,本无一个确定的空间,但是哪怕只有一个分割出现了,这里就产生了空间。这种活跃的思考和讨论式的思维方式也是我很喜欢的。

蔡老师还和我们聊到了创业的话题。创业的本质是真正解决了目标用户群体的一个切切实实的痛点,而不是开发一个开发者认为的有用的功能。参加本次课程的一名同学就自己亲身参与了创业。蔡老师让他简单的描述这个产品的功能,结果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如何,描述了好几分钟也没能让老师搞明白本质到底是什么。他说这个项目比较难以理解,不容易讲清楚,但是蔡老师则表示了当场否定:“任何一款开发出来让别人用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五分钟内让投资人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首先在投资这一关就过不了。”在蔡老师的提示下,该同学重新整理了语言,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创业的内容:“ 一个供AI开发者使用的已经部署好了的平台。”蔡老师立即明白了其意思,他说:“这就像是我们搞设计的用的那种跑大型视频渲染的云平台嘛。”同时他表示这是有着切实需求的一个用户的痛点,确实值得一做。这种对问题的精简分析、类比熟悉事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理解的能力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做技术的同学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

说到AI,蔡老师有次课上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阿里巴巴开发的人工智能海报设计系统:鲁班系统。仅仅双十一一天,鲁班系统就设计了10亿级别的海报,不但迅速而且质量相当不错,商家只需点击鼠标选择几个需要宣传的商品图标、写上一句标语,剩下的抠图、排版、背景、字体等一系列操作都将由系统自动完成。对于这个量级,如果让人类设计师来设计,即使24小时工作,一个超级大型的设计团队也要近百年才能设计完。这就是现实。“所以我们设计系的学生更要重视掌握方法而非工具。”蔡老师提到。“如果只是会用个工具,学生们恐怕还没有毕业就要失业了。”他忧心忡忡的提到。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你只掌握了工具的使用,而没有领会到设计的精髓,那么也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了。

四个星期很快就过完了,蔡老师也给我们展示了一套他自己精练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举了很多的实例让我们演练,可以说着实受益匪浅。虽然并没有完全地掌握这套设计思维的方法,但是我详细在之后的人生中,我也会继续给自己的自相装备上设计思维,用设计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更加多样的世界,并找机会继续学习,让设计思维真正成为自己的思维。